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 前言
第一章規劃背景
第二章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三章發展建設主要任務
第四章發展重大項目
第五章規劃實施與保障
第四章發展重大項目
一、加快消防基礎設施建設
(一)加快消防站建設改造。重新評估、理順消防站建設布局,新建城市消防站55座,使消防站數量、等級與首都城市戰略地位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在加快建站步伐、消除歷史欠賬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優化站點布局和提高建站質量,重點保障冬奧會、城市副中心、CBD、新機場等重點區域消防站規劃及建設,優先推動缺水地區和消防基礎設施薄弱地區消防站建設,加快完成馬泉營、五里橋、宋家莊、榆樹莊軌道交通特勤消防站建設,推動搜救犬、航空消防站和石油化工等特殊類型消防站建設,積極探索用地緊張的人口稠密區、商業集中區小型消防站建設模式,力爭在2018年前完成朝陽、豐臺、密云、軌道交通、特勤5個支隊級指揮中心及鮮魚口、白紙坊、上莊、禮賢、運河東大街、潞城、后沙峪、龍泉等重點地區消防站建設,不斷織密消防站點。升級改造建隊時間較長、營房設施老舊的消防站。
(二)深化消防戰勤保障體系建設。落實公安部《關于深入推進消防戰勤保障體系建設的意見》,建成京津冀區域戰勤保障中心、北京戰勤保障基地和區級戰勤保障大隊三級戰勤保障體系。各區按《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依托訓練基地和區政府應急物資儲備庫,建成實體化戰勤保障大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戰勤保障機構的建設規模、項目構成、設施設備配置等滿足戰勤保障執勤備戰需要,滿足物資倉儲、應急運輸、油料供給、衛勤保障、技術服務等5大類功能模塊的需要。在市級層面,按照滅火救援戰區劃分,依托功能完善、位置適中的區級戰保大隊,在全市建成4個戰區戰?;?,即輻射朝陽、通州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南戰區戰?;?,輻射順義、懷柔、平谷和密云區的東北戰區戰?;?,輻射豐臺、大興和房山區的西南戰區戰?;?,輻射海淀、石景山、門頭溝、昌平和延慶區的西北戰區戰?;?,東城區、西城區戰勤保障任務由各戰?;鼐徒袚?。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將現有北京消防戰勤保障基地拓展升級為京津冀區域戰保中心,輻射北京、天津、河北和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將消防戰勤保障體系建設納入各級政府應急管理體系,落實經費和物資保障,推進警地資源深度融合,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指揮機制和聯勤聯動機制。
(三)完善消防訓練體系建設。升級改造市級消防培訓基地,建設真火模擬訓練樓和火幕墻訓練區,升級綜合訓練、建筑物倒塌事故訓練、化工裝置模擬訓練和油罐火災事故處置訓練設施,增加危險化學品泄漏、危險化學品槽車泄漏、公路交通事故處置、電氣火災事故處置模擬訓練區,增加飛機、船舶、水域和氣體儲罐火災事故處置訓練區。大力推動區級消防培訓基地建設,建立“總隊-支隊-中隊”三級教育培訓體系,依托總隊、支隊培訓基地和中隊訓練場開展實戰化訓練。發揮消防培訓基地在應急救援培訓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基地設備設施功能,為全市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志愿者隊伍技能培訓提供保障。
(四)建設消防車輛裝備培訓基地。建設消防車輛裝備培訓基地,配備器材裝備訓練設施及配套用房,培養、輪訓消防車駕駛員、裝備器材操作員,增強消防車輛駕駛員駕駛水平和滅火救援戰斗員器材實操能力,發揮器材裝備最大效能。建立國家級裝備維修備件庫,實行集中采購供應商制度,定期成批次購置和零采結合,減少不必要庫存儲備,最大程度降低維修成本。培養相應專業技術人員,增加裝備專業高級士官數量。聯合消防裝備企業,建立特約維修機制,增強消防裝備維修和技術保障能力。
(五)建設消防科學研究基地?;I建北京市消防科學研究基地,下設基礎實驗室、火災痕跡物證技術鑒定中心和消防產品質量監督實驗室,主要從事火災風險評估、火災痕跡物證鑒定、火災報警、阻燃材料、消防車輛裝備、火災事故調查及消防產品檢測等應用研究,開展以提升火災預防水平、提高滅火救援能力、應用消防新技術為重點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應用。
二、提升消防車輛裝備實力
(一)提升主戰消防車輛整體配備水平。根據《城市隊站建設標準》及公安部“四個一”車輛配備要求,落實消防車輛統型統配要求,實現車輛配備規格統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利用三年時間補齊消防主戰車缺口,升級車輛性能標注,增配多功能城市主戰消防車163輛,重型水罐車60輛,舉高類消防車13輛,搶險救援車22輛。為“十三五”期間擬新建消防站配備各類消防車輛280輛,逐步形成水罐車噸位編成科學、舉高車高度合理、搶險救援車功能多樣的滅火作戰鏈。推進消防直升機、消防機器人、消防無人機配備應用,發展簡便靈活的消排煙技術車輛裝備。
(二)提升攻堅消防車輛裝備實戰化水平。結合未來任務特點和北京實際,引進符合本市消防應急救援需要的消防車輛裝備。為政治中心區、重大活動較多的區域,配備機動性強的多功能消防執勤車、保障車、巡邏摩托車等30余輛及部分高效、輕便的小型滅火裝置、核生化偵檢器材。為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大跨度空間建筑密集區域配備20米以上的舉高破拆車、大型挖掘機、高風壓排煙車、大功率照明車、供氣車等30余輛,配備單兵多維定位系統、多功能滅火機器人、高效能熱敏成像儀等器材。為石油化工企業等易燃易爆場所較多的區域配備多劑聯用、大跨度舉高噴射、大型供液等消防車30余輛及遠程供水系統。為老舊高層居民小區較多、交通道路擁堵的區域,配備輕型云梯消防車、微型滅火車等30余輛。為多山、多水區域配備具備越野性能的全驅滅火救援消防車20余輛及水下搜救機器人、多功能救援飛行器等裝備。為滿足高空、高鐵和軌道交通等特殊救援任務需要,配備緊急疏散車、移動式高壓細水霧滅火裝置、地下通道器材輸送裝備、軌道救援及器材輸送裝備等車輛裝備。
(三)提升個人防護裝備安全水平。在滿足《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加大個人防護裝備的備份數量,升級個人防護裝備體系化建設11萬余件套,全面加強消防員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整體防護系統建設,加快消防員防護裝備的更新換代和性能提升。完善、定型消防員滅火防護服裝、搶險救援服裝、備勤訓練服裝等常規防護服裝系列,實現防護服裝冬、夏區別設計,不斷提升消防員防護服裝的防護等級、質量性能以及適體率和舒適性,全面實現個人防護裝備人性化設計。
三、構建覆蓋城鄉消防力量體系
(一)加快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按照“十三五”時期消防隊站建設規劃和人員配備標準,全市統一招錄4000名左右以本地戶籍居民為主、消防部隊退役骨干為輔的合同制政府專職消防員,進駐滅火救援和安保任務相對較輕的遠郊區現役消防隊。出臺《關于推進北京市政府專職消防隊建設促進城鄉消防應急救援力量協調發展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政策,制定與消防職業特點相匹配的專職消防員經費保障標準,建立健全合同制政府專職消防員職業薪酬體系,建立健全工資待遇、保險福利保障機制,建立公安現役消防員、合同制政府專職消防員數量與經濟社會發展一致的增長機制。建立合同制政府專職消防員統招、統訓、統管機制和考核、獎懲制度,確保政府專職消防員招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二)完善多種形式消防力量體系。根據城市消防站規劃及《鄉鎮消防隊標準》,在未建立公安現役消防隊且符合條件的12個一般建制鎮建立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推行區級政府專職消防隊職業化運行機制,推行鄉鎮級政府專職消防隊職業制與志愿制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完善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規章制度和獎懲辦法,推動大型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儲存企業,大型可燃重要物資儲備倉庫、基地等符合建隊要求的企業建立專職消防隊。在現有7319個微型消防站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微型消防站普及,完善微型消防站裝備配備、人員設置、場地建設、崗位培訓等機制。制定志愿消防隊發展指導意見,在未建有城市消防站且不符合建立政府專職消防隊的鄉鎮,建立有基本消防裝備器材的志愿消防隊,推動農村、社區、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建立志愿消防隊,鼓勵熱心消防公益事業的單位和個人組建志愿消防隊。
(三)強化多種形式消防隊伍能力建設。探索建立政府專職消防隊區別于軍事化的消防職業化管理模式,定崗定級,建立職級與工資等級掛鉤機制,加快推進滅火救援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建立統一的專職消防隊接處警調度系統,將各類專職消防隊納入公安消防部門統一執勤、訓練、作戰和管理體系,參照現役消防員訓練科目和標準,制定合同制政府專職消防員崗位培訓大綱。積極推行防消聯勤制度,賦予政府專職消防隊開展防火巡查、消防宣傳等職能。加強對企業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微型消防站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定期組織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業務競賽和考核評比,不斷提高多種形式消防隊的戰斗力。
四、推進“智慧消防”建設
(一)構建消防“物聯網”系統。建設公共消防資源遠程監控系統,利用物聯網感知、移動互聯網技術,實時獲取消防車道、公共道路、消防站位置、消防車位置等信息,集成消防力量、消防水源、消防車道、地理信息、路況信息等數據,實現公共消防資源的智能化管理,加強滅火救援的情報信息支持。建設消防設施遠程監控系統,將全市所有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建筑消防設施接入消防物聯網系統,推動將所有設置消防控制室的一般單位接入消防物聯網系統,構建單位三維地理信息感知系統,整合滅火救援預案,實現消防監督部門、街鎮和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對消防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監控,對單位進行智能化消防安全管理,對城市建筑火災撲救提供輔助決策。建設救援人員安全行動監控系統,通過追蹤定位、視頻傳輸技術獲取救援人員現場信息,為救援人員撤離提供智能路線和安全保障。建設物聯網火場逃生提示系統,通過物聯網向進入建筑的公眾自動推送建筑樓層布局、安全出口位置、消防設施布置等消防安全常識,當火災發生時提供正確疏散路線和逃生方法等。
(二)構建消防警務“大數據”平臺。按照預防火災與事后救災并重的理念,建立包含建筑信息庫、消防資源庫、物聯網檢測庫等內容的消防警務“大數據”中心。制定和完善消防基礎信息數據采集、處理、分類、存儲標準,修訂內外數據調用、共享服務工作規范,強化基礎數據、動態數據質量管理和分析應用,構建數據收集、分析決策、火災防控、滅火救援一體化信息系統。建立公安網、政務網和互聯網數據交換平臺,將消防情報信息資源庫納入市政府和市公安局信息資源建設整體方案,完善共享技術標準和手段,擴充共享內容和范圍,收集、整合相關職能部門、社會單位信息資源,實現警種之間、部門之間信息共享。開發應用消防管理系統,集成日常辦公、執法檢查、統計數據等功能,開展數據挖掘處理,在綜合消防指數、火災風險評估、隊伍管理、隱患整治、消防宣傳等方面開展數據分析應用,實現數據情報“縱向貫通、橫向協同、整體聯動”,為各項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構建“智能化”消防指揮作戰模式。結合消防物聯網系統和大數據警務平臺建設,升級市、區兩級消防指揮中心,更新基層中隊滅火通信裝備,建立縱橫聯動調度指揮新模式,加強與公安交通、醫療急救、政府應急部門和民間專業救援機構的信息共享和互聯通信。升級整合公安信息網和指揮調度網,擴容網絡傳輸帶寬,發展無線寬帶指揮網和移動應用。完善消防無線調度指揮網,科學配置800兆數字集群、市公安局PDT數字集群、400兆常規電臺、POC公網數字對講系統等無線通信裝備,配備滿足濃煙、高熱、水下、信號屏蔽等環境下滅火救援需要的特種通信裝備。升級和擴容總隊視頻信息綜合集成服務平臺,升級改造現有視頻傳輸系統,配備適合單兵、車載、地下空間等各種佩戴方式和作戰環境要求的視頻傳輸設備,提升指揮調度的扁平化、智能化水平。
五、實施消防為民辦實事工程
(一)改善老舊小區消防安全環境。將改善老舊小區、老舊平房胡同區、老舊高層住宅消防安全環境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由市、區兩級財政劃撥專項經費,逐年在全市老舊小區、老舊平房胡同區、老舊高層住宅配置或增配消火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開展電氣線路、燃氣管道安全改造,安裝獨立式火災報警和簡易水噴淋滅火裝置。在老舊平房胡同區配置消防水喉、三輪巡邏車等便捷式消防裝備。在全市鰥寡孤獨、老弱病殘住宅安裝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在全市出租房屋集中區配置簡易噴淋滅火裝置、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應急廣播等技防設施,在首都政治中心區居民家庭推廣安裝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并逐步接入消防物聯網,實現統一監管。
(二)夯實城鄉社區消防工作基礎。推進社區消防安全網格精細化管理,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保障力度,制定消防專職人員配備標準,逐步將消防安全納入社區(村)人員錄用、考評、教育培訓等環節。深入推進社區消防安全“六個一”建設,創新消防安全群防群治多元化組織模式,鼓勵居(村)民關注消防公益事業和在住宅內安裝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主動查改、舉報身邊火災隱患。建立健全社區鄰里守望、單位多戶聯防消防工作機制,建立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一對一”消防安全服務制度。制定聯合整治措施,督促社區物業服務企業、房屋產權和管理單位等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及時整改消除火災隱患。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分擔機制,在新建社區推動將消防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在高層住宅區推廣應用防盜逃生兩用窗、自垂救生繩索等自救裝備。
(三)創新城鄉結合部消防安全治理。排查和評估城鄉結合部潛在風險,加大源頭治理力度,推動在城鄉結合部改造過程中統籌考慮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設施、消防通道、耐火等級等消防安全內容,推進落實改善用火用電用氣條件、提高建筑耐火性能、設置防火分隔、打通消防通道、增設消防水源、拆除違法違章建筑等措施,配備相應的消防車、機動消防泵、水帶、水槍等消防裝備。推動城鄉結合部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建立專職消防隊,村民委員會建立志愿消防隊,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裝備。推動村莊在道路建設中考慮消防車通行需要,保持消防車道暢通,拆除消防通道上的隔離樁、欄桿等障礙設施。推廣在城鄉結合部“合用”場所、小型生產經營場所、出租屋、宿舍等配置簡易噴淋滅火、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等技防設施。
(四)實施全民消防教育培訓計劃。貫徹公安部等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進網站工作的指導意見》,落實政府、行業部門及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責任,組織社會單位每年開展一次全員消防培訓和演練,醫療服務、社會福利機構每半年開展一次全員消防安全培訓,推動電影、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戶外大屏等開展消防公益宣傳,定期發布防火安全提示。支持和推動社會消防安全教育機構建設,通過社會辦學和網絡辦學等方式,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消防專兼職人員、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員、物業保安隊伍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培訓率達100%。將消防安全教育納入學歷教育,中小學、幼兒園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內容,高校、高中、專業技術學校將消防知識和技能納入新生軍訓課程,免費發放消防安全知識讀本,每學期組織消防疏散演練;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職業教育、就業培訓教育和公務員培訓教育內容,廣泛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城鄉社區和農村科普教育,開展“消防田間學?!被顒?,向村(居)民家庭贈閱消防安全知識讀本,每年組織居民小區開展一次消防疏散演練。加強消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造現有市民防災教育館,再建1至2座市級消防體驗館,購置一批集宣傳教育、互動體驗功能為一體的消防宣傳車,各區依托防災館、科技館等建設一個消防體驗基地,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市民夜校等場所設立社區消防培訓學校,組織全民消防安全培訓,逐步提升消防文化軟實力。
第五章規劃實施與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市防火安全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加強《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實施工作的統籌協調、組織領導和督導檢查,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將規劃實施進展納入市政府督查內容,組織年度督查督辦,定期對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區落實規劃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組織開展階段性考核和評估,推動規劃落實。各區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推進本區“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實施。
二、明確職責任務
市公安局消防局統籌協調推動《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實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快權限內消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并按工程進度撥付資金;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組織制定《北京市城市消防規劃》,確保為《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確定的消防站、消防指揮中心等項目加快用地出讓手續辦理、預留規劃建設用地,建立規劃審批時同步配套建設消防站等基礎設施工作機制,并會同市公安局消防局研究屬地政府責任落實機制,保障消防站建設落地;市財政局根據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加強對全市消防事業發展經費投入,加快對消防車輛以及消防裝備的更新。區人民政府要落實《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確定的消防站、消防指揮中心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主體責任,完成消防站、消防指揮中心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拆遷以及市政條件提供,協調辦理消防站、消防指揮中心等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所需各種手續,加快建設步伐。
三、健全工作機制
消防事業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消防事業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支持。依托市防火安全委員會工作平臺,完善推動實施《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聯動機制,定期召開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市財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部門參加的會商會,掌握實施進展情況,解決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推進落實各項工作;建立健全跟蹤問效機制,針對消防規劃中確定的任務、目標實施項目化管理,印發《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規劃項目管理分解賬單》,明確責任單位,制定工作標準和完成時限,由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區人民政府分階段組織落實。
四、強化政策支持
“十三五”時期消防事業發展建設任務重、標準高,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區政府要加強資金保障力度,確保規劃任務的實施;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在法規、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同步出臺相配套的規劃、標準和管理規定,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規劃任務有效執行;相關職能部門要廣泛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加強對規劃的宣傳,增強公眾對規劃和消防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引導發動公眾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形成關心、支持、參與規劃實施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優勢,依托課題研究,借助社會力量和人才,提高規劃實施的科技含量,推進規劃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