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中外的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是我國森林防火永久的傷痛,其所造成的傷亡之多、損失之大、影響之廣,可謂史無前例,代價慘重,教訓深刻。
痛定思痛,“5·6”大火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我國森林防火事業發展的分水嶺和重大戰略轉折。
此后,森林防火被納入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范疇,各方面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取得了長足發展,森林火災次數和損失總體呈下降趨勢,我國由森林火災多發國家轉變為森林火災受損失較小的國家,森林火災受害率基本保持在千分之一以下的較低水平。
從今天起,本報特別策劃推出《大檢閱:“5·6”大火后中國森林防火30年巨變》系列專題,從森林消防裝備、森林消防隊伍、武警森林部隊、森林航空消防、應急指揮體系5個有代表性的方面,集中展示“5·6”大火后30年來中國森林防火事業的發展與變化。敬請關注。
飛機滅火具有強大的空中優勢,機動靈活,行動快速,監測面積大,滅火效率高,是我國森林消防的尖兵和裝備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你們現在還有什么要求?”1987年5月17日,數萬軍民正在火場浴血奮戰,國務院領導從中南海連線撲火前線副總指揮,電話另一端傳來焦急的聲音:“增加風力滅火機!增加森林警察!”
這是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的一個場景,這個牽動人心的畫面,通過當晚的《新聞聯播》傳向全中國,也讓很多長期靠樹枝、“拖把”打火的人,第一次見識了風力滅火機這一“新式武器”。
增加風力滅火機!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慘重的森林火災,燒出了中國森林防火事業的分水嶺,也喊出了加強中國森林消防裝備建設的最強音。
二號工具,俗稱“拖把”。用于清理余火,撲打火線。有二號,當然也有一號,比如樹枝??!
高壓細水霧滅火機。是不是有點像農村用來打農藥的噴霧器?主要用于撲救中低強度地表火、地下火和火場清理等。
武器裝備差 戰場代價大
打救30年前的那場大火,火場上風力滅火機非常得力,但卻供不應求。當時我國能生產風力滅火機的,只有一家廠子,就是西北林機廠。大興安嶺這把突發大火,被人稱為“天火”,大得邪性,數萬軍民向前線集結,靠樹枝、拖把和鐵鍬,難敵火魔?;饒鋈鐟饒?,打贏靠武裝。西北林機廠不分晝夜、24小時超負荷生產,依然滿足不了火場對“武器裝備”的急需。
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家組成員、武警森林指揮部原參謀長樸東赫將軍是撲救“5·6”特大森林火災的親歷者,他當時隨森林部隊從吉林跨區增援大興安嶺,到了火場,戰士們領到風力滅火機,都是現拆包裝,現學現用,因為之前他們從未摸過這種“武器”。
樸東赫說,那時打火主要靠一號和二號工具。一號工具,就是樹枝;二號工具,就是把廢舊橡膠輪胎剪成皮條,扎成拖把樣。西北林機廠生產的風力滅火機,是我國第一個自主品牌的風力滅火機產品。當時黑龍江伊春林區買了一批,估計也就幾百臺,記得1987年我們到大興安嶺打火時,吉林省還沒有一臺風力滅火機。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5萬多軍民連續奮戰28個晝夜,才將“5·6”大火撲滅。這場歷史罕見大火撲救長達一個月之久,雖然有特殊的氣象自然條件等多種復雜因素,但也充分暴露了我國應對重大突發生態災難的能力和準備嚴重不足,特別是撲救裝備短缺與落后形成的短板,嚴重制約了救災的效率,在戰場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自此以后,風力滅火機和其他種類的森林消防裝備才開始大量研發、生產和應用,可以說,大興安嶺森林大火是中國森林消防裝備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此后30年,我國森林消防逐步實現了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大炮加坦克”地空協同全武裝的歷史性轉變。
滅火炮。主要用于遠距離打開火線突破口。
QB260-TB型水泵。主要用于撲打火頭、樹冠火和地表火等,凈重14.9千克,最大射程20米。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據有關資料顯示, 90%以上森林火災是由于森林消防裝備不具備快速反應能力,而貽誤戰機,使小火變成大火,無法控制,最終蔓延成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有效防止、控制、消滅森林火災,除了人的因素之外,必須根據森林火災發生的規律和特點,積極開發研制各種森林消防裝備,提高森林消防裝備機械化程度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與危害,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撲火人員人身安全??梢哉f,森林消防裝備在森林消防體系中起到了人力無法替代的作用,其機械化程度及科技水平是評價防撲火戰斗力形成的首要標準,也是森林防火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對森林防火工作極為重視,中央領導多次對撲救森林火災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加大森林防火的投入,提高森林消防裝備水平,提高森林火災撲救能力,改變森林消防裝備水平低、森林防火設施薄弱的狀況。
從20世紀80年代西北林機廠生產出第一臺風力滅火機開始,我國廣泛開展了森林消防裝備先進技術研究,逐步研制了針對不同森林火災類型的撲救設備和裝備。
“5·6”特大森林火災30年來,中國森林消防裝備制造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品種到眾多品種,從小型到大中型,從引進仿制到自主創新的過程,成功地開發了包括風力風水滅火機等常規森林消防機具在內的森林火災預警設備、預防設備、監測設備、撲救設備、通信設備等,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朝陽新興產業。
我國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裝備由傳統手工作坊逐步向機械化、工業化生產轉變,國內大型設備制造廠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先后研發了裝甲運兵車、森林火災多管發射器、脈沖式滅火水炮、航空滅火等多種高新設備,在大型化、自動化、自動監測和控制系統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
樸東赫說,近年來,我國的森林消防裝備有了很快的發展,現在森林消防裝備包括軟件硬件都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滅火機具、輔助器材、預警監測設備、防護設備、保障設備、航空護林裝備、阻隔工程機械、通信、車輛等十大類100多個品種,從事森林消防專用裝備生產的企業超過100家,森林消防車輛等通用裝備供應廠家達數百家。
SXD09履帶式滅火運兵車。主要用于近距離滅火,以及復雜地形中的人員物資輸送。
現在走過來的,是割灌機方陣。割灌機用于林地、火場清理,其優點是靈活、快捷。
抓戰略機遇 鑄打贏利劍
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氣象科學、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激光、通信和航空航天技術的蓬勃發展,化學和生物技術的不斷革新,加上現代科學管理的滲透,為森林消防裝備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和技術條件。林火預測預報、紅外線監測林火、雷達監測林火、激光監測林火、衛星遙感監測林火、通信、人工降雨滅火、飛機滅火以及計算機林火管理系統等新技術的應用,為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把森林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提供了保證。
目前,航空滅火技術、監測預報技術、通信技術、森林消防裝甲車等,已經綜合運用到大型森林火災撲救中,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以拖拉機為基礎的森林防火機組、改型的森林防火拖拉機、越野森林消防車、水槽車等大型森林消防設備,在控制大型森林火災中也起到有效的作用。截至2016年底,全國建設防火瞭望臺2.5萬座、防火公路156萬公里、隔離帶150萬公里;購置防火專用車11萬輛、風力滅火機近63萬臺、電臺32萬部;建有8個國家級物資儲備中心和1.9萬多個地方物資儲備庫。我國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初步形成規模,森林防火綜合保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為森林防火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較好的物質基礎。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與當前森林防火的嚴峻形勢相比,我國森林消防裝備無論使用規模還是技術水平上,依然存在差距和不足。為此,我國還必須加大資金投入,盡快實現森林消防裝備轉型升級;加大研發力度,推動前沿技術和前沿裝備的開發引進;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和鼓勵高資質企業參與森林消防裝備生產;加大管理力度,加快森林消防裝備質量標準建設。
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新一期《全國森林防火規劃》,規劃明確未來10年我國將投入450億元用于森林防火,重點實施林火預警監測系統、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統、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六大建設任務,必將全面提高我國森林防火裝備水平、增強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我國森林消防裝備建設將迎來一個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