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官網發布新聞,決定組建能源與礦業學院、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
這條新聞獲得不少點贊。不少人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考慮到安全與應急管理的緊密相關性、煤炭高校在安全方面的獨特優勢,所以主動融入應急管理產業。
了解歷史的人可能知道,安全學科原是礦業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直到201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才獨立出來成為新的一級學科。當時,很多專家認為,安全學科(一級學科)的誕生,得益于近年來安全產業的發展。
正是因為礦業與安全緊密相關,有天然形成的先發優勢,才使得煤炭高校的安全學科一直比較“?!?。2017年公布的“雙一流”高校名單中,全國共有3所高校的安全學科入選。其中,2所為煤炭高校。
采煤—煤礦安全—大安全—煤礦應急管理—大應急管理……順著這條線,可以看到煤炭高校應急管理學科前景可期。
面對光明前景,還有“下手更早”的煤炭高校。早在2010年5月22日,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就已成立。這是國內首個以突發事件、突發災害應急管理為學科特色的學院。同時,這也是中國高校成立的第2所應急管理學院(第1所為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2009年成立)。
為此,有人擔憂,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組建新學院,會否有實質性的“升級”。畢竟近些年,在高校系統,由系升級為學院、由一個學院分離出若干個學院等簡單“分家”的情況并不少見。個別高校以“面子”代替“里子”,院系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成本大幅度提高;培養的學生不熟悉相近專業,難于掌握全面知識。
與歐美高校相比,我國高校成立新的院系,有其客觀原因。改革開放40年,我國在快速發展中衍生出一些新產業新業態,面臨新挑戰新機會。高校原有的院系無法適應發展的需要。面對新機遇,有超前眼光,“早下手”做準備是正確的。例如,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在2018年就開設了全球首個太空采礦專業。但僅有準備并不夠,萬里長征才剛剛起步。煤炭高校應有打造百年老店的預期和耐心,踏踏實實坐下來,系統性地分析和研究該學科,不能僅僅為了解決問題而“走捷徑”“瞎折騰”。
對這些勇于嘗試的煤炭高校,外界應多一些寬容理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客觀規律,新組建應急學院的作用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從長遠看是有意義的。如今,應急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變化。它的框架、模式,從空間維度上看,是一個充分整合各種管理要素和資源的一體化應急管理體系;從時間維度上看,是一個由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恢復組成的綜合性應急管理過程。理論研究將豐富并清晰界定其內涵和外延,更好地發揮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短平快打不了長久之戰,先行一步的煤炭高校,期待更多亮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