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 id="500q5"></strong>
    <strong id="500q5"><pre id="500q5"><xmp id="500q5"></xmp></pre></strong>
    1. <ruby id="500q5"><table id="500q5"></table></ruby>

        <ruby id="500q5"></ruby>
          1. 裝備快訊

            國家林草局督查專員:加大風力滅火、水滅火、空中滅火新裝備研發

            2020-06-03   瀏覽次數:6912

            “枝繁葉茂一百年,化為灰燼一瞬間”,火災是森林的大敵。近年來,因全球氣候變暖等原因,全球森林火災呈上升趨勢,成為當今發生面廣、危害性大、時效性強、處置救助極難的自然災害。據不完全統計,世界每年發生火災約22萬起,過火森林面積達640多萬公頃。


            我國是森林草原火災嚴重的國家之一,特別是春季和秋冬季森林草原火災發生率較高。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努力下,我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有了長足發展,森林火災損失大幅度下降。2019年,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345起,其中重大火災8起、特大火災1起,受害森林面積約13505公頃。


            森林草原火災防控任重而道遠。我國在森林草原火災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成功經驗?運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新技術新手段在森林火災監控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下一步森林火災防控面臨的挑戰和措施又是什么?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督查專員王海忠。這位在森林防火戰線工作了近十年的督查專員,曾多次前往火災一線指導火災撲救工作,并深入重點林區調研督導,對我國森林資源生態分布和森林防火工作現狀非常熟悉,親眼見證了我國森林防火工作的發展歷程。




            記者: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后,國家森林防火工作機制做了哪些調整?近年來,我國在森林草原火災防控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王海忠:2018年機構改革前,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森林防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國家林業局下設森林公安局(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預警監測信息中心),承擔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日常工作,以及打擊涉林刑事犯罪、行政執法、森林防火和林區社會穩定等。


            按照中央最新確定的“三定方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要負責森林草原火災的預防和火情的早期處理,森林火災的撲救職能劃入應急管理部。


            近年來,我國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森林防火發展道路。1987年5月6日發生在大興安嶺的那場特大森林火災,奪去211條鮮活的生命,燒毀100多萬公頃森林。慘痛的教訓也是警醒的開端,正是這次森林火災,成為我國森林防火史的重大轉折點。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森林防火工作形成了非??茖W的體系。


            一是在制度上,我們有兩個強有力的抓手,即國務院2008年修訂的《森林防火條例》和2012年頒布的《國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這兩個制度文件,把我國森林防火工作數十年的成功經驗和行之有效的做法用法規形式固定了下來,這是做好我國森林防火工作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具體來說,按照《森林防火條例》和《國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規定,我國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地方各級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省長、市長、縣長、鄉長各級行政首長是森林防火第一責任人,一旦發生火災,就要倒查責任,防火工作不力的省市,地方行政領導要被國家森防指約談、追責。


            二是森林防火力量充足。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是世界各國防災減災的重要內容。我國有6萬多名森林公安民警,2萬名森林消防隊員(原武警森林部隊,現國家綜合性救援隊伍),全國還有大概13萬人的地方專業撲火隊,以及60多萬半專業撲火隊伍,100多萬生態護林員,他們利用科學的火災防控手段,鑄起一道森林防火之墻,守護了祖國的綠水青山。


            正是抓住了森林防火工作的根本(制度、力量),近10多年來,我國森林防火減災成效顯著。從2011年到2019年近10年的森林火災數據來看,我國年均森林火災從1萬多起降到3000起左右,其中99%以上都是較大以下火災,森林火災受害率為千分之零點四,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防控成效十分顯著。


            記者:今年“春防”以來,大大小小的森林火災就有幾百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綠水青山”我們怎么保?國家林草局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王海忠:森林草原防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政治任務,社會穩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民生都與防火工作密不可分。但森林火災、特別是重特大森林火災的處置為世界性難題。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共發生超過450萬起森林火災,每一起的焚燒面積都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為2001年的2.5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不斷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森林防火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森林火災防控水平不斷提高。以東北的吉林省為例,已經40年沒有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偨Y經驗發現,他們有一套完整的預防體系,包括機構、隊伍、力量建設,以及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視頻監測預警等先進信息化手段,形成空中、地面、高山瞭望等立體配合的一套全方位監控監測體系。舉個例子來說,在東北林區地勢較高的單位場院里,都會有一面按火險等級高高懸掛的旗幟,從低到高分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當地老百姓每天要“見旗行事”“看旗用火”,如果這天升起來的是紅色旗子,就意味著當前火災風險極高,堅決不能用火,包括做飯用火。從預防上來說,這樣的旗式,變人盯人為自覺行為,旗子就是發令槍,當地百姓也都自覺遵守。此外,風險等級高的天氣里,不僅不能動火,有的地方還會直接拉閘限電,這樣就有效減少了人為火災的發生。


            2020年春季以來,我國大部地區特別是西南、華南等地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各級林草部門面臨疫情、火情雙防雙控的嚴峻形勢。春防以來,國家林草局先后4次召開全國林草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多次下發專項通知,全面安排森林草原防火隱患排查、疫情防控等工作。會同應急部組織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扎緊扎牢防火巡護、火源管理等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全過程防控鏈條。同時,分別召開了南方、北方林草系統視頻調度會,通報重點地區火險形勢,分析會商火情動態,緊盯重點時段,科學指導重點火險區的因險設防、因災而動。指導地方100多萬護林員護草員進行巡山護林,嚴格管控火源,廣泛開展防火宣傳活動,提高全民防火意識,營造濃厚的防火氛圍。此外,還組織國家林草局所屬的15個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開展了專項防火督查,會同應急部對北京、河北等十多個省市區聯合開展防火督查,堅決整治防火隱患,嚴格實行24小時防火值班制度,督導各地值班情況,實時掌握火情信息。動員林草系統專業、半專業森林防撲火隊伍適時集中住宿,嚴陣以待,及時處置突發火情,努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全力配合應急部門開展火災撲救。在應對今年春防期間北京、山西、四川等地突發森林火災中,國家林草局先后派出了7個工作組參與協調指導撲救,并且緊急調撥了價值1000多萬元的裝備、物資用于火災撲救,全力以赴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記者:從4月9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十年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人為原因引發占到總發生量97%以上。請介紹一下我國森林防火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術手段,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護、火有人管、責有人擔。


            王海忠:森林草原火災是受人為的因素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近期山西、四川、云南、山東等地發生的火災,多數都是人為因素引起。如何達到早發現、早處置?根據國際上防火工作管理的經驗,以及我們這么多年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實踐,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技術手段。


            第一,在火源管控上,主要延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利用各類責任制度、管理規定,以及死看死守等手段,在重點時期、關鍵時段守住野外火源管控的第一道防線,緊盯地頭、路口、村邊,實現瞭望哨聯防聯控,達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的目的。


            第二,在預警預報方面,充分應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氣象分析、專家研判,準確掌握哪些地區近期高溫、干旱,大風天氣增多,及時發布高森林火險警報、信號,預警當地科學采取防控手段,防患于未然。


            第三,在監測報告方面,一方面在林區制高點設置火情瞭望臺,通過望遠鏡在山上瞭望,發現火情,及時報告;另一方面發揮100萬生態護林員的作用,通過網絡將生態護林員手持終端與后臺護林員管理系統相連接,隨時掌握每片林地情況;同時,還運用衛星監測、飛機巡護等手段,包括北斗衛星、高分衛星數據等現代新興技術,及時發現熱點和火情,有效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總之,天上有衛星、空中有飛機、山上有瞭望塔、視頻監控,地面還有大量護林員巡護,加上各個卡口人員的嚴防死守,形成了一個空天地立體化監測控管網格,進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撲滅”。


            記者:目前我國森林防火需要在哪方面進一步加強?還面臨哪些挑戰?下一步計劃是什么?


            王海忠:自然資源部陸昊部長多次強調,“打小火就是防大火”??偨Y這些年的主要做法,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把火情控制在萌芽階段。當前,我國森林防火還有不少薄弱環節,一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雖然國家投資力度在逐年增加,卻仍無法滿足需求。就路網密度來說,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每公頃林地中只有1.8米路(歐美等發達國家達到20-30米/公頃),隊員要背著風力滅火機,抬著水泵上山,撲火作戰非常困難。二是森林防火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每年新增造林面積1億畝,原始林區的生態越來越好,地上的可燃物也越積越厚,森林防火壓力越來越大。三是科技研發能力不足。上世紀80年代打火使用的風力滅火機和二、三號工具,目前仍屬最主要的撲火用具,一直沒有更高效的新產品替代。一旦著大火,火上了樹冠,人員無法靠近,這些手段就都不能用了。四是用于森林防滅火的飛機數量偏少。全國能吊桶的飛機不超過50架,且受氣候、風力等條件限制多,不能滿足應急之需。


            當前,森林防火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全民防火意識亟待提高。每到森林防火的關鍵期,國家、政府及相關部門出動大量人力到重點省區、林區去督促、檢查,基層一線也出動大量人力到田間、地頭、山頭、路口去堵,就這樣防也難免百密一疏。雖然林區的百姓防火意識較高,但也還是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著過火的地方老百姓知道火厲害,沒著過火的地區群眾還普遍存有僥幸心理。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調整完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需求導向,加大高新技術尤其是遙感衛星、無人機、雷達監控等的推廣應用,提高早期火情發現能力,加大風力滅火、以水滅火、空中滅火新裝備研發,圍繞森林草原火災預警監測、特殊山地林火撲救、撲火隊員安全、森林可燃物調控、雷擊火防控等方面開展基礎理論、實用技術開發推廣研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強火災防范和火情早期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全力維護國土生態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上一篇: 華為被“打壓”升級 使用美國芯片的執法記錄儀該何去何從?

            下一篇: 2020年國家防總山東省防指防汛搶險聯合應急演練成功舉行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_秋霞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偷窥熟女精品_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
          2. <strong id="500q5"></strong>
            <strong id="500q5"><pre id="500q5"><xmp id="500q5"></xmp></pre></strong>
            1. <ruby id="500q5"><table id="500q5"></table></ruby>

                <ruby id="500q5"></ruby>